布达佩斯,2019年世界击剑锦标赛女子重剑团体决赛现场,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,计时器上的数字无情地跳动着,比分牌显示着36平,赛道上,中国女子重剑队的孙一文与俄罗斯对手穆尔塔扎耶娃相互对峙,两双眼睛透过面罩的铁网紧紧盯着对方,寻找着哪怕最微小的破绽。
这是开云kaiyun体育7月22日下午的匈牙利布达佩斯多功能体育馆,一场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的鏖战即将迎来最高潮,看台上挥舞的五星红旗连成一片红色的海洋,每一次交锋都伴随着观众席上压抑不住的惊呼与叹息。
孙一文深吸一口气,她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是这一剑的胜负,更是整个团队三年磨一剑的期望,启动、交锋、电光火石间的判断——灯亮!裁判指向了中国队的方向!37-36!整个中国击剑队的休息区瞬间沸腾,队员们冲上剑道相拥而泣。
这一刻,中国女子重剑队时隔四年再次登顶世界之巅。
征程:从莫斯科到布达佩斯
中国女子重剑队的世锦赛征程始于四分之一决赛对阵韩国队,这支亚洲老对手向来以技术细腻、防守顽强著称,比赛开局阶段,中国队确实遭遇了不小阻力,老将林声首局便以1-2落后,从第二局开始,朱明叶展现出惊人状态,连续得分将比分拉开,中国队以45-36的明显优势晋级半决赛。
“我们对韩国队做了充分准备,”赛后接受采访时,教练雨歌·欧伯利显得沉着冷静,“每个队员都严格执行了战术安排。”
半决赛迎战意大利队,才是真正的考验,意大利女子重剑传统雄厚,个人能力出众,比赛进程跌宕起伏,双方交替领先多达八次,关键时刻,老将孙一文在最后一局顶住压力,连续得分锁定胜局,45-41,中国队险胜闯入决赛。
决赛对手是实力强劲的俄罗斯队,这支队伍拥有世界排名前列的几名选手,团队配合默契,进攻犀利,果然,比赛一开始俄罗斯队就先声夺人,取得领先,中国姑娘们并未慌乱,稳扎稳打,一分一分地追赶。
“我们相信自己的实力,也相信团队的力量。”赛后,孙一文回忆决赛时的心理状态,“即使落后,我们也知道只要坚持自己的节奏,机会总会来临。”
转折点出现在比赛中段,许诚子连续得分帮助中国队首次反超,此后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,双方比分紧咬,交替领先,当比赛进入最后一局时,双方战成36平,才有了孙一文那决定胜负的一剑。
幕后:三年磨一剑的坚持
颁奖仪式上,当五星红旗在布达佩斯体育馆冉冉升起,四位队员——孙一文、林声、朱明叶、许诚子——眼含热泪高唱国歌,这一刻的荣光,背后是三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付出。
中国击剑协会主席王海滨在看台上默默注视着这一切,对他而言,这个冠军有着特殊意义。“从里约奥运周期到东京奥运周期,这支队伍经历了新老交替,经历了很多挫折,但她们从未放弃。”
2017年莱比锡世锦赛,中国女子重剑队止步八强;2018年无锡世锦赛,主场作战的她们再次与奖牌失之交臂,质疑声随之而来——这支曾经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冠、2015年莫斯科世锦赛登顶的队伍,是否已经过了巅峰期?
“我们确实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,”教练欧伯利坦言,“老队员状态下滑,新队员经验不足,但我们始终相信,只要方向正确,坚持不懈,就一定能够重回巅峰。”
备战布达佩斯世锦赛的三个月,队伍进行了针对性极强的封闭训练,技术团队针对主要对手的特点,制定了详细的战术方案,体能教练则根据每位队员的特点,量身定制训练计划。

“那段日子真的很苦,”朱明叶回忆道,“每天早晨六点起床,晚上十点才结束训练,有时候连拿筷子的力气都没有了。”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训练,锻造了队伍在关键时刻的韧性和稳定性。
心理建设也是备战的重要一环,队伍专门聘请了运动心理专家,帮助队员应对大赛压力。“击剑比赛不仅是技术的较量,更是心理的博弈。”林声表示,“特别是在比分胶着的时候,谁能够保持冷静,谁就能掌握主动权。”
传承:中国击剑的集体力量
中国女子重剑队的这个冠军,是中国击剑历史上第五个世锦赛团体金牌,也是自2006年都灵世锦赛以来,中国女子重剑队获得的第三个世锦赛团体冠军。
这一成绩的背后,是中国击剑多年来系统性建设的成果,从选材到培养,从青少年训练到国家队建设,中国击剑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。
“击剑在中国虽然不是最受关注的项目,但我们有着深厚的基础和优良传统。”王海滨表示,“这个冠军属于每一名为中国击剑事业默默奉献的人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世锦赛中国女子重剑队的四名队员中,既有孙一文、林声这样的经验丰富的老将,也有朱明叶、许诚子这样的新生代力量,这种新老结合的阵容结构,既保证了队伍的经验和稳定性,又注入了活力和冲击力。
“老队员传授给我们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一种精神和态度。”朱明叶动情地说,“当我们训练疲惫想要放松时,看到孙一文、林声这些老队员依然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,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懈怠。”
这种传承不仅体现在队伍内部,也体现在教练团队中,法国籍主教练雨歌·欧伯利将欧洲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带入中国,同时充分尊重中国运动员的特点和文化背景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训练体系。
“东西方击剑理念的融合是我们成功的关键之一。”欧伯利表示,“中国运动员有着出色的纪律性和执行力,欧洲击剑则更注重创造性和主动性,将两者有机结合,就能产生强大的合力。”
东京奥运的号角
布达佩斯的胜利,对中国击剑队来说既是对过去努力的最好回报,也是迈向东京奥运会的新起点。

“这个冠军增强了我们的信心,但也提醒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。”王海滨谨慎地表示,“世锦赛和奥运会的压力和竞争强度不可同日而语,我们需要从这次比赛中总结经验,查找不足,为东京奥运会做更充分的准备。”
确实,随着东京奥运会的临近,各国击剑队伍都在加紧备战,俄罗斯、意大利、韩国等传统强队依然实力雄厚,美国、爱沙尼亚等新兴力量也不容小觑。
“奥运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,”孙一文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,“我们需要在技术、战术、体能和心理等各个方面进一步提升。”
对于中国女子重剑队而言,布达佩斯的胜利只是一个逗号,而不是句点,队伍已经开始了针对东京奥运会的针对性训练,技术团队正在分析主要对手的比赛录像,寻找应对之策;科研团队则利用高科技设备帮助队员优化技术动作;医疗保障团队则全力以赴确保队员身体健康,避免伤病。
“我们的目标是在东京奥运会上升国旗、奏国歌,”教练欧伯利目光坚定,“这条路不会平坦,但我们有信心、有决心走到底。”
布达佩斯夜幕降临,中国女子重剑队的姑娘们手捧金牌和鲜花,在媒体的聚光灯下留下历史性的合影,她们的笑容中,有喜悦,有释然,更有对未来的坚定与期待。
这一刻的荣光属于过去,而她们的剑尖,已经指向了东京,中国女子重剑队用布达佩斯的胜利向世界宣告:她们已经归来,并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在奥运舞台上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发表评论